水資源管理
水風險管理政策
- 上銀科技致力進行水資員高效率和可持續性使用、再利用及管理。
- 遵守政府法令規章是向,關注全球水資源永續管理發展。
- 擬定水管理計畫,並設立目標、進度追蹤及成效評估。
- 積極應變極端氣候變遷風險的能力,持續推動氣候變遷因應方案。
- 整合公司內外部資源,機及評估供應鏈及價值鏈水資源風險管理
- 持續投入及推動水資源管理技術及知識,並拓展多元水資源。
- 匯整生命週期水資源管理數據,提升水資源管理透明度。
水資源為上銀科技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對於水資源議題,上銀科技積極節水,為降低缺水風險,透過提高回收水率多項措施來達到用水平衡,以確保永續生產;各廠區都有依法申請水污染防治措施許可,取水主要為自來水,使用單元主要用於冷卻水塔、生活用水。另於用水端設置監控水錶,俾利水資源用量管理及用水回收設備規劃。
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完成水回收再利用設施,回收雨水與生活污水,作為廠內植物澆灌與沖廁使用。2020 年回收水佔整體取水量達7.7%,相較2019 年下降0.1%,未達設定> 8%目標,主要因澆灌用水量與製程用水量下降。
2021 年目標回收水量35,000 公噸,佔整體取水量8%;另評估雲科二廠回收水增量及雲科三廠增設回收水系統供製程用水,預計下半年度建設完成,估計回收量可增加50 公噸/ 日,減少自來水費新台幣156,000 元/ 年。設置完成後,年回收水量可達50,600 公噸,整體回收率可達到10%。( 自來水費每噸單價約新台幣10 元計,10 元 X 50 公噸( 回收量) X 26 工作日=13,000 元/ 月 X 12 個月=156,000 元/ 年)
水資源回收利用
1. 營運駐點包含: 營運總部、精科二廠、雲科一廠、雲科二廠。
2.2019 年度回收水量更正為31,360 度,回收水比例7.8%。
上銀科技進行內部水資源管理,積極節約用水之外,透過配合政府及園區水資源溝通與輔導進行回收水系統改善,2019 年營運總部裝設26 顆智慧型水錶合併電能監控系統持續監測水瞬間流量與可主動察覺設備異常或故障情況,監看每日各用水量,如有差異則可立即改善;並從廢水回收系統改善提高用水水質,運用於空調冷卻水補水,達到用水減量。
2020 年從系統監測發現主要用水使用於空調冷卻水塔補水,佔整體用水55%,2021 年規劃營運總部將回收水用於空調冷卻水塔補水,平均用水量減少40 噸/ 日,估計可節省自來水費新台幣124,800 元/ 年。( 自來水費每噸單價約新台幣10 元計,10 元X40 公噸( 回收量)X26工作日=10,400 元/ 月X12 個月=124,800 元/ 年)
水量智慧監控系統畫面
排放水管理
上銀營運總部( 精密園區、精科二廠)、台中工業區( 工一廠、工二廠) 水源主要來自大甲溪石岡壩水庫,台中廠區用水量佔大甲溪石岡壩水庫蓄水量未達 5%,所以對其影響不大( 大甲溪石岡壩水庫有效容量1,430,000 立方公尺)。
上銀科技2020 年度總用水量約為818 百萬公升,第三方的水均為當地水公司所提供之自來水。上銀科技採用世界資源研究院(WRI) 渡槽全球水風險評估工具並配合台灣水資源分布情況,鑑別目前上銀科技所有廠區皆處於風險低水資源壓力地區。
上銀科技各營運據點最終排放水流向
註:上銀科技所有工廠皆在工業區內無顯著當地社區衝擊。
水流向排放圖
2016 年~2020 年各廠自來水使用情形
單位: 百萬公升
廠區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營運總部 |
114.873 |
122.985 |
136.217 |
116.343 |
126.865 |
工一廠 |
41.229 |
46.862 |
21.309 |
19.539 |
20.048 |
工二廠 |
41.407 |
49.392 |
41.158 |
33.440 |
39.407 |
工七廠 |
7.707 |
8.052 |
7.321 |
7.549 |
9.932 |
潭子廠 |
12.806 |
18.844 |
16.542 |
13.763 |
0 |
雲科廠區 |
231.21 |
294.774 |
345.757 |
360.801 |
359.572 |
精科二廠 |
- |
- |
40.234 |
42.836 |
44.748 |
大埔美一廠、三廠 |
- |
- |
122.774 |
204.325 |
217.775 |
合 計 |
449 |
541 |
731 |
799 |
818 |
2020 年上銀科技水資源管理
水資源管理 |
水 量(百萬公升) |
取水量(依來源劃分) |
• 地表水+ 地下水+ 海水 |
0 |
• 產出水總量 |
0 |
• 第三方的水(總量)(註1) |
818 |
總取水量 |
818 |
排水量(依終點劃分) |
• 地表水+ 地下水+ 海水 |
0 |
• 供其他組織使用的第三方的水 |
0 |
• 第三方的水(總量) |
278 |
總排水量 |
278 |
耗水量 |
總耗水量(註2) |
540 |
儲水量 |
15 |
儲水量之變化(註3) |
0 |
註:1. 皆為淡水(1,000mg/L 總溶解固體)
2. 耗水量= 總取水量- 總排放量
3. 儲水量之變化= 報導期間結束時的總儲水量-開始時的總儲水量
水污染防治
上銀科技各營運據點廢水排放,除潭子廠區廢水經由廠內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後排放至旱溪,其餘皆經園區、工業區服務中心污水處理後再排放至各流域。影響程度小於4%。
為能即時監控與應變,內部設有實驗室,定期進行水質檢測,以確保符合排入園區污水下水道水質納管標準,同時委由環保署認可檢測機構到廠檢測污水排放情形。另製程產出廢水則直接委由合格清運機構處理。
2019-2020 年廢水排放狀況與影響程度
廠區別 |
排放量(千噸/ 日) |
處理單位 |
處理量(千噸/ 日) |
排放流域 |
影響程度(%) |
2019 年 |
2020 年 |
2019 年 |
2020 年 |
營運總部、精科二廠、工七廠 |
0.22 |
0.17 |
精密機械園區污水處理中心 |
4.83 |
筏子溪 |
5% |
4% |
工一廠、工二廠 |
0.08 |
0.10 |
台中工業區服務中心污水處理廠 |
20.36 |
南邊溪、筏子溪 |
0% |
0% |
雲科一廠 |
0.15 |
0.11 |
雲林工業區(大北勢區)污水處理廠 |
11.71 |
虎尾溪(南面) |
1% |
1% |
雲科二廠 |
0.07 |
0.08 |
雲林工業區(大北勢區)污水處理廠 |
11.71 |
虎尾溪(南面) |
1% |
1% |
雲科三廠 |
0.19 |
0.21 |
雲林工業區(竹圍子區)污水處理廠 |
17.00 |
虎尾溪(南面) |
1% |
1% |
大埔美一廠、三廠 |
0.13 |
0.09 |
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污水處理廠 |
3.40 |
大埔美溪 |
4% |
3% |
潭子廠(2020 年9月售出) |
0.01 |
0.00 |
上銀科技潭子廠污水處理廠 |
440.00 |
旱溪 |
0% |
0% |
註:1. 廢水排放未排放流經特別敏感的水體、濕地或其他自然保護區。
2. 影響程度%:( 排放量/ 污水處理廠處理量)%。
3. 潭子廠2019 年9 月取消廢水放流。
水足跡專案
2020 年上銀科技藉由組織型水足跡盤查過程建立用水資訊揭露之相關制度,並透過盤查結果之回饋,瞭解原物料自搖籃至大門生命週期中水資源耗用衝擊,盤查2019 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營運總部水資源消耗,取得第三方查證,並檢討製程合理用水及回收再利用機會來減少需補充之自來水量,讓未來能據此推行長期之水資源管理政策,進行更全面的節水及管理措施。
水足跡推行歷程
水資源消耗評估範疇從原料取得階段、製程階段到產品生產場址地點設定為系統邊界,排除使用階段和最終廢棄階段。
水資源消耗彙整表
水資源消耗 |
水資源稀缺足跡 |
類 型 |
數 據 |
單 位 |
數 據 |
單 位 |
直接用水 |
120,373(330) |
M3/yr(M3/day) |
1,666,222,866.203 |
M3H2Oeq |
間接用水 |
1,487,578,614.682 |
M3/yr |
註:水稀缺量(H2Oe) 活動強度數據 X 水資源耗用X AWARETaiwan 比例